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宋元明清哲学(哲学)
第一节宋明理学的问题及发展
|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衍化论和以“诚”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晚年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以其营道故居之名“潇溪”
命名,后人称其潇溪先生,其学派称“谦学”。是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从《易大传》中受到启发,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论思想。
第二节张载哲学思想
1.张载“太虚即气”的本体论:
①“太虚即气”的气本论是张载整个哲学的基础。
②张载把宇宙构成分成三个层次,即太虚、气、万物。
③太虚:本指虚空,即广阔的宇空,它不是一个绝对的空间,而是在它中间充满着一种无法直接感知的极为稀薄的气。
④宇宙的运动变化就是“气化”,气中本身含有运动变化的本性,气化的过程被称为“道”。
2.一物两体(变与化)
张载还提出变化的两种形式的学说。他认为,变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著的变化,一种是逐渐的变化,他把前者专称为变,后者专称为化。这两种变化形式又是相互转移的。“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
在认识问题上,张载反对“见闻之狭”,主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大其心”“尽性”来把握世界。见闻之知、德性之知的讨论主要是在道德修养领域中,不萌于见闻,是一种超越经验的,“德性所知”是“穷理尽性”由“诚”到“明”的结果,是一种主客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