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军队文职考试 > 备考技巧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细菌性痢疾(医学类基础)

未知 | 2020-04-17 14:28

收藏

文章页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细菌性痢疾(医学类基础)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

  病变多局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

  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可分为三种类型。

  急性细菌性痢疾

  (1)其典型病变过程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最后愈合。

  (2)病变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后者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大约一周左右,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

  慢性细菌性痢疾

  (1)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菌痢。多由急性菌痢转变而来,慢性溃疡边缘不规则,黏膜常过度增生而形成息肉。

  (2)肠壁各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乃至癜痕形成。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该型的特征是起病急骤、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多见于2~7岁儿童,病原菌常为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氏痢疾杆菌。

  (2)肠道病变一般为卡他性炎,有时肠壁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滤泡增生肿大,而呈滤泡性肠炎改变。

  常见症状

  发热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正常体温一般36~37℃。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另外,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

  一、常见病因

  1.感染性发热临床多见。引起发热的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

  主要有下列几类原因: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5)心功能不全或皮肤散热减少。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二、临床表现

  1.发热的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发热过程

  (1)体温上升期:常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该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

  (2)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的时间。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天,伤寒则可为数周。在此期中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寒战冲动,故寒战消失;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3)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致热源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三、热型

热型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