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常识表达笔试模拟题(7月18日)
6.(单选题)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借代,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的是农事
B.“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中的“桃李”指的是学生
C.“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中的“南冠”指的是囚犯
D.“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中的“黔首”指的是贵族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语出唐代元稹的《杂曲歌辞·出门行》。其中,“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语出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其中,“桑麻”指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B项:“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语出明代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其中,“桃李”就是教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往往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
C项:“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语出唐代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其中,“南冠”是俘虏的代称。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亦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
【标签】
【知识点】文学
【难度】中等
7.(单选题)国家纪念日具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维护和平、开创未来的现实意义。
下列关于我国国家纪念日的说法错误的是:
A.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B.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
C.12月3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D.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于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B项: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将每年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
D项: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标签】
【知识点】宪法
【难度】中等
8.(单选题)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法错误的是:
A.政法机关举办庆典,纪念活动应当奏唱国歌
B.任何人歪曲,贬损国歌是犯罪行为
C.外交活动奏唱国歌的规则由外交部制定
D.公共场合不得以国歌作为背景音乐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十五条: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 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共场合侮辱国歌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或构成犯罪。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四条:在下列场合,应当奏唱国歌:(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开幕、闭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会议的开幕、闭幕;(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的各级代表大会等;(三)宪法宣誓仪式;(四)升国旗仪式;(五)各级机关举行或者组织的重大庆典、表彰、纪念仪式 等;(六)国家公祭仪式;(七)重大外交活动;(八)重大体育赛事;(九)其他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
C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九条:外交活动中奏唱国歌的场合和礼仪,由外交部规定。
D项:第八条: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不得在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不得作为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等。
【标签】
【知识点】法律其他
【难度】中等
9.(单选题)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明确到2035年:
A.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本实现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建成
D.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基本实现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第二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路线图、施工图。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明确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为了更好落实这些目标任务,党中央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成立这个委员会,就是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党中央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领导,更加有力地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标签】
【知识点】时政
【难度】中等
10.(单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确立的目标定位是:
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③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④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之19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步,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总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标签】
【知识点】时政
【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