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政策理论】生态修复 草青人富(2)
增绿护绿合理补播
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萨如拉努图嘎嘎查,位于乌珠穆沁沙地,如今沙柳、羊柴遍地。可就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沙窝子”。
“必须要改变!”萨如拉努图嘎嘎查党支部书记赛希亚拉图决心治住滚滚黄沙,恢复草原绿色。2012年起,赛希亚拉图开始重点围封自家门口这300亩荒漠草原,栽种沙柳、羊柴等沙旱生植物。
经过多年封闭治理和生态修复,昔日沙地如今植被复苏。“现在,一亩地可以打出15捆绿草,常有野兔、狐狸等小动物出没。我们还要接着种,让草原变得更美。”赛希亚拉图说。
在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黄花树特分场,每年4、5月,能见到草原免耕补播机在草场上作业,撒下一粒粒草籽,并由后车施以有机肥……为防止草场退化、保护草原生态,锡林浩特市知牧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从2016年便开始实施划区轮牧和草地改良,开辟试验田,种植多种牧草。“连续3年春季,我们根据返青情况优选草种,每年合理补播两三百亩草场,改善草地植被结构。”合作社负责人朱勇说。
如今,补播后的草场植株高度已达30厘米以上,每亩打草比别处多三四十斤。“草好了,羊肥了,卖得上价钱,补播费用早都赚回来了,未来还要继续补播。”朱勇表示。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共完成草原生态治理3100.6万亩,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带动下,年均种草面积保持在3000万亩以上。
减羊增牛 调整产业
“羊刨草根,吃草多,草场压力大。牛只吃草尖,不影响草生长,1头牛价值顶5只羊,保护草原生态和增收致富两不误。”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恩克宝力格嘎查牧民阿毕日米德算清楚了这笔账,果断决定“减羊增牛”。
恩克宝力格嘎查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小时候,这里也曾牛羊成群,后来草场退化,风吹过后尽是黄沙。”20多年前,阿毕日米德着手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调整自家畜群结构,将300多只羊卖掉,购进20多头牛。
起初周边人并不理解,阿毕日米德便帮着大伙算细账、算远账,牧民于是纷纷效仿。
经过多年休养生息,草原生态恢复良好。“风吹草低又能再见到牛羊了。”阿毕日米德脸上笑容灿烂,家里经济状况也节节高,年收入达到几十万元。
“‘十三五’期间,我们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巩和平说,“‘减羊增牛’,成为我们这里的重要发展举措,既富了牧民,也绿了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