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三农中国排头兵(5)
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奋斗追求。官桥八组的经验在于,通过共同苦干达到共同富裕,坚定不移地走集体发展道路,着力构建集体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首先靠共同苦干。官桥八组在周宝生带领下,齐心协力干,没日没夜干,干到早期几千万集体资产、几百万年收入,干到今天30亿元集体总资产、2.3亿元利税。坚持不容易。坚持则胜,不坚持就散伙了。集体有了更多的钱,群众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有主张分钱算了,免得夜长梦多。这个时候最关键,要有定力。周宝生说,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拿了大笔征地款之后,全部分给农民,农民一时高兴了,矛盾也看似平息了,但发展特别是集体经济发展却失去一次不再回来的重大机遇。未来还会有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八组一定要保持坚如磐石的定力,把共同致富的道路走到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很关键。八组的做法有三点,一点是让农民变“股民”。企业改制后,村民每人每年可拿20000元左右的红利。二点是给群众更多福利。给孩子发成长金,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每月发1000元,每年1.2万元,每人可发20来万。给回组创业的大中专学生发奖金,本科2万,专科1.5万。给所有农户“发别墅”,水电气半价,医药费基本报销。三点建立长期扶贫济困机制。对于相对困难群众,给予生活救济和生产补助。对于农户欠村里债还不起的,到期便免了,就当“一风吹过”。开启一组带多村一起富新征程。八组主持的国土资源部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在周边5个村展开;总投资50亿元的田野国家乡村公园,覆盖官桥镇全域13个村、3个社区,总面积达25.9万亩。周宝生说:“我们过去是小组内部共同致富,现在是八组带动周边村组共同致富。这是一步新跨越!”
坚持走产业升级之路。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如果产业兴旺不起来,其他各业即使兴旺也不会持久。这是周宝生的深切体会,也是官桥八组的兴旺真经。一是始终把产业发展当作富组富民的核心问题。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抓住产业发展不放松,一刻不停地在发展壮大产业。他们也有产业失败的教训,但不因失败而停止产业兴旺的追求。二是始终把产业转型升级当作推动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解决温饱到兴办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从发展高科技产业到兴办教育事业、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不断转型,一直升级。三是始终把抢抓机遇、按照市场需求发展产业当作产业发展的重要遵循。也不是什么机遇都去抓,抓的都是重大战略机遇;也不是市场有需求就去发展,而是把市场所需和自己所能结合起来;也不是抓到了机遇和市场就算了,而是坚持把产业做大帮强做好,做一事成一业,做一项强一方。周宝生说,当前,湖北省委领导提出实行产量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要求一刻不停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抓到了重点上、短板上、关键处。周宝生谈到,省委领导反复举生猪产业的例子,我省是生猪大省而不是猪产业强省,不强就在于王牌企业不多、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农民在价值链上获得感不多。他认为,猪产业如此,其他很多产业都有这样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村高质量发展和整个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确实要刻不容缓地发展农业产业化,以产业发展为主引擎,加快推动我省农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追求绿色发展,就是追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八组的经验,在加快发展中注重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加快发展。周宝生介绍三条。一条是醒得早。从一开始分田单干,就提出退耕还山还林还茶,保住了这片山林资源;有了一点钱就开始修复损毁的生态,让村庄田园美起来;并且在挖小煤窑、发展砖瓦厂的时候,同步建起了1000 多亩森林公园,这就有了美丽山村的本钱。二条是坚持得住。无论经济怎么发展,坚持保护生态不动摇。八组后来开办了几十家工厂,但对生态环境没有一丝伤害。周宝生说,因为伤害不起,小组只有巴掌大,山水田林草只有这么一点点,一伤害就玩完了,就没有立足之本,更没有发展之本了。所以这个千百年靠砍柴烧饭的山村,竟立下这样的规矩:不许砍柴,违者罚款3000 元。为此,八组拆掉每家的土灶,发放煤气补贴。三条是发展得更好。八组进入发展新阶段后,投资1 亿元,建设文昌塔、思源广场、风清楼等人文景观;建设森林公园、南湖北湖,保持美丽乡村的良好生态,正在打造生态旅居型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记者漫步在八组如画美景中,感觉这里有六个和谐:天与地和谐、山与水和谐、森林与村庄和谐、塔与楼和谐、道路与广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