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小学科目二中那些难理解的“阶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那些难理解的“阶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门学科知识点较多,难度相对较大,不容易得分。为了给各位考生提供考试的捷径,接下来,将对小学资格证考试中比较难理解的“阶段”做详细分析整理,希望能够对报考国考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阶段”考情
从上图思维导图中可知,“阶段篇”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中主要考查学习指导模块,并且以单选和简答题形式考查,其中主要涉及道德发展、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三大类型。其中,考频最高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2013-2016年每年涉及一题。其次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2015和2017年各考一次。最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虽然只考一次,但是也属于很重要的考点,也需要考生认真准备,重点理解,把握单选题。
二、“阶段”内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阶段 | 年龄 | 特征 |
感知运动阶段 | (0—2岁) | (1)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儿童的思维开始萌芽 (3)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
前运算阶段 | (2—7岁) | (1)早期的符号功能 (2)自我中心性 (3)思维的片面性 (4)思维不可逆 (5)守恒概念没有形成 (6)集体独白 |
具体运算阶段 | (7—11岁) | (1)“守恒”概念的形成 (2)思维可以逆转 (3)去自我中心 (4)思维去集中化 (5)出现了具体逻辑思维 |
形式运算阶段 | (11—15岁) | (1)具备命题思维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具有可逆性与补偿性 (5)思维具有的灵活性 (6)具备了反思能力 |
(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 年龄 | 特点 |
自我中心阶段 | (2—5岁) | 没有规则 |
权威阶段 | (6—7岁) | 他律道德,遵从命令 |
可逆阶段 | (8—10岁) | 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 以是否公平为准 |
公正阶段 | (11—12岁) | 从关心和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判断 |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 | 六阶段 | 评定标准 |
前习俗水平 |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 行为结果 |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 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 |
习俗水平 |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 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 社会秩序 | |
后习俗水平 |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 以社会规范为准则,可商定 |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 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 |
(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 年龄 | 任务 |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 (0—1.5岁) | 培养信任感 |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 (1.5—3岁) | 培养自主性 |
主动感对内疚感 | (3—6岁) | 培养主动性 |
勤奋感对自卑感 | (6—12岁) | 培养勤奋感 |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12—18岁) | 培养自我统一性 |
三、真题回顾
1.妈作为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他的思维已进入(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2.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案:7-12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
(1)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
(2)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3)去自我中心,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4)思维开始逐渐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5)出现了具体逻辑思维,例如,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大小。
3.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答案:B
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答案:A
5.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答案:C
6.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统一感
答案:A
以上便是“阶段”篇的内容说明,最后祝愿每个考生都能顺利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