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试题资料

首页 > 军队文职考试 > 试题资料

2021军队文职考试公基之刑法单选

未知 | 2021-05-20 16:33

收藏

文章页

2021军队文职考试公基之刑法单选

  1. 赵某为了防止果园中的果子被偷。明知道私拉电网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还是在果园四周拉上电网,最终导致前来偷水果的夏某触电身亡。赵某的行为应被认定为( )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2. 醉酒的人由于酒精中毒,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而造成危害结果。所以,醉酒的人犯罪( )

  A. 不必负刑事责任

  B. 应当负刑事责任

  C. 视情节应当从轻处罚

  D. 应当免除处罚

  3.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外国公民甲,在其本国抢劫并杀害了一名中国籍游客,因该行为发生在外国,故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B. 外国公民乙,在中国境内因持有大量大麻被警方抓获,因其本国法律承认持有大麻行为合法,故其行为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C. 我国公民丙,在某外国工作期间杀害两名当地华裔,因该行为发生在外国,故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D. 我国国家工作人员丁,在外派某国工作期间泄露国家秘密,其行为受我国法律约束

  4.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情形构成犯罪的是( )

  A. 甲将1岁多的女儿放到公园,被冻死了

  B. 乙收留了孤儿未办理收养手续,将其抚养成人

  C. 路人丙看到发生火灾不报警,火灾中3人死亡

  D. 丁因工作中发生矛盾说要打同事,同事害怕逃跑,在跑的过程中不小心死亡

  1. 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A项,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内心并没有“希望”的心理状态。不是直接故意,A项错误,排除。

  B项,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就是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赵某即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属于间接故意。B项正确,当选。

  C项,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赵某心理上存在故意,不是过失。C项错误,排除。

  D项,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赵某心理上存在故意,不是过失。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根据《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在醉酒的情况下,行为人在客观上的确由于酒精中毒而使辨认和控制能力有所减弱甚至丧失,但醉酒状态是在行为人意志自由的情况下导致的,而非外力所为,因而让其承担刑事责任是符合逻辑的。但是这里所说的醉酒是生理性的醉酒,对于病理性的醉酒则不然,病理性的醉酒属于精神病,应按照医院的鉴定其行为能力,可以减轻、从轻、或者免除其刑罚处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 D【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A项,根据《刑法》第八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因此,A项中外国公民甲,在其本国抢劫并杀害了一名中国籍游客,该行为受我国刑法约束。A项错误,排除。

  B项,根据《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因此,B项中外国公民乙,在中国境内因持有大量大麻被警方抓获,该行为受我国刑法约束。B项错误,排除。

  CD项,根据《刑法》第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C项中,我国公民丙,在某外国工作期间杀害两名当地华裔,该行为受我国刑法约束。C项错误,排除。D项中,我国国家工作人员丁,在外派某国工作期间泄露国家秘密,其行为受我国法律约束,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4. A【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A项,甲对未成年女儿负有抚养照顾的法律义务,甲将女儿放在公园,不履行其法定义务,从而造成女儿被冻死的严重情节,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B项,乙收养孤儿未办理收养手续,违反了收养法中的程序义务,但后将小孩抚养长大,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不构成犯罪。

  C项,路人丙看到火灾不报警,火灾中三人死亡,丙对于看到的火灾没有法定的报警义务,故丙不构成犯罪。

  D项,丁只是说要打同事,并未有具体的实施行为,不构成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故丁不构成犯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