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锻造乡村全面振兴坚强有力的“桥头堡”(2)
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
新时代乡村要全面振兴,产业是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必须根植于县域,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努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时代乡村特色产业。一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大力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打破传统党小组设置模式,把党小组、党支部建在产业链条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推进、土地流转、扩容提质、技术突破、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攻坚、引领、示范作用,带着人民群众一起奔向幸福生活。二是积极推动“万企兴万村”联建行动。村企联建,双助双赢。村级党组织协调引导本土企业、引进外县或省级以上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联系帮建村级特色产业,以“支部+党员+农户+企业”的模式,走订单农业、稳定增收的路子。既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让优秀农村人才不外流,又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推进就地在村设立农产品简易加工厂,切实做好与县域文化旅游等县域经济无缝对接,把农产品变成商品或旅游商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树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力打造农业产品闭环链。三是发挥党员帮带作用。实施党员+群众“1+N”模式,引导发动党员帮助带动群众,结合群众自身实际情况,明思路、定方向、干实业,大力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经济”,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同步创业致富。
把人才支撑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
新时代乡村要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基层党组织在乡村人才振兴中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内挖外引,筑巢引凤,推动乡村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大路上百花竞放、才尽其用。一是要引得“活水”来。村级党组织要根据本村产业发展等村情实际,主动向组织、科技、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上报申请,推动选调生、科技特派员、西部志愿者、企业家、优秀社会人士等到村任职、服务、干事创业,指导带动村级特色产业。以劳务派遣等方式,为每个乡村聘请大学生到村服务。充分发挥引进“活水”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优化工作方法,激活村、社区各项事务工作的“一池春水”,打开新时代基层工作新局面。二是要下好“培用”功。村级党组织要切实强化人才意识,摸清本乡本土人才资源,建立信息库和需求库,发挥乡贤的积极影响,千方百计引导“人才回流”。要大力度支持“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在村创业,搞好优化环境等服务,引导他们扎根农村;村党组织既要发挥优势,引进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提高自身产业“硬功夫”,又要在关键节点开设“田间课堂”,常态化为产业群众实地指导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要建立健全乡村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吸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干部以回乡投资创业、提供资讯服务、建立供销机制等方式回报家乡,助力乡村振兴。三是要扩大人才“普及”面。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主体在农民。村级党组织要紧盯乡村振兴人才要素,要通过邀请职能部门专家开设座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专项培训、大评小奖、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突出唤醒农民家国情怀、突出培养农民实干本领、突出重塑农村的乡风面貌,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业成为价值产业,让农村成为美丽家园,培育出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共建、共享、共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思想认同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