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议论文写作】努力续写塞罕坝“绿色奇迹”(2)
艰苦奋斗是塞罕坝精神的鲜明特质,必须坚持不懈、砥砺前行。“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是在克服困难、艰苦奋斗过程中取得的。实际上,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密码”。从焦裕禄在黄河故道种泡桐,到杨善洲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再到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他们都传承着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的崇高精神。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牢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树立砥砺奋斗的精神风貌,把埋头苦干作为第一准则,把无私奉献作为最大追求,不断增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切实为党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求实是塞罕坝精神的内在品格,必须尊重规律、注重实干。近60年的发展历程,塞罕坝林场以创新提振发展动力、以实干突破建设难关,尊重客观规律,持续探索钻研,终于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栽植针叶树的先河,形成了高寒地区森林经营生产体系和培育作业流程,探索了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经验。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大兴实干之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一枝一叶”解决好,把尊重规律、符合实际、利在长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工作干在实处、干出实效,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推动各项事业走在前列、争创一流。
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不懈追求,必须生态优先、协同共进。经过一代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塞罕坝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淡水2.84亿立方米。可以说,塞罕坝不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辉样板。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振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坚决担起守护生态责任,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支撑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