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中国为什么能创造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道路(1)
现代化是近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先行的发达国家还是后发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的现代化既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西方模式”,也不同于亚非拉欠发达国家的“外源性模式”,而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遵循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规律,注重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的建设,而且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立足国情,面对现代化进程中贫富分化的世界性难题,提出和实施了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中国能够创造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砥砺奋进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的实干笃行。
1.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创造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而且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就是要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通过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即是说,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任务和标志。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进一步强调:“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后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不仅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要彻底消灭阶级剥削与压迫,打破因分工、城乡差别而产生的各种不平等,使社会财富能够为人们平等地共享,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不难看出,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要求。基于此,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守正创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