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政策理论】以文明实践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动能(2)
为乡村振兴激活内生力量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基层的落细落实。
实践证明,只有实现文化的振兴,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唤醒乡村发展的活力和生机,孕育出更深沉更持久的内生力量。为此,一是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地把小家的幸福与乡村全面振兴乃至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二是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在文化需求的不断满足中获得精神滋养、提振精气神。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使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乡村文化纽带一旦形成,农民群众将会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
为乡村振兴集聚发展合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形式,在乡村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科技人才等各类人才较为匮乏的状况下,可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来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各类外部资源,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志愿服务通道,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优化志愿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集聚发展合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优化志愿服务衔接机制。县域志愿服务总队要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以打造基地、结对共建等多种方式链接优质志愿服务资源。二是系统化设计志愿服务内容。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主题,分门别类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三是扩大志愿服务的人才储备。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发挥本地人才资源的作用之外,还应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把各方面力量统筹起来,吸引支持党政干部、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下乡担任志愿者,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