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2021.11.16】
1、(单选题)下列人员中,通常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
A.局长、厅长、委员会主任
B.副局长、副厅长、委员会副主任
C.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D.副省长、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第二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79年7月1日通过,自1979年7月1日起施行,2015年修订。本法第8条规定,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应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本题是2008年考的题,法律依据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因此,选择D选项。
2、(单选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多万的贫困人口。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7000
B.推动低碳循环发展;5000
C.实施脱贫攻坚工程;7000
D.增加公共服务供给;5000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国务院2016年12月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
因此,选择C选项。
3、(单选题)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关于PM2.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B.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个头越小越危险
C.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D.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欧洲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北非、东亚和中国等地属于高速发展的国家,工业污染、尾气排放等现象严重,是PM2.5最高的地区。因此,选择D选项。
4、(单选题)事业的成败往往不只取决于人才的________,还在于人才的有效使用。世上只有________的人,而没有无用的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人才。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多寡失意
B.得失错位
C.优劣失败
D.高低误用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中“不只……还……”可知,其逻辑应为“不只要有人才,还要有效使用人才”。A项“多寡”和B项“得失”符合这一逻辑,且与“人才”搭配恰当。C项“优劣”用于语境中是矛盾的,因为“人才”本就是优秀的,不存在“劣”,排除C项。D项“高低”多用于形容能力和水平,不用于形容“人才”,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没有无用的人……如何使用人才”可知,空中体现“使用不当”之意。A项“失意”指不如意、不得志,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错位”指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能够体现“使用不当”之意。
因此,选择B选项。
5、(单选题)如果社会机制健全,社会弱势群体能够通过合法的制度化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并均衡社会利益,那么社会冲突的频率、强度和烈度将大为降低。但在社会的转型加速期,由于某些结构性的原因,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最终通过社会冲突的方式来捍卫自身的权益。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话语权缺失
B.转型加速期成为社会冲突的多发时期
C.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化程度低,谈判能力受限
D.强势群体操控媒介、干扰公共政策加剧了社会冲突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横线出现在文末,根据横线前“结果是”可知,横线处需要填入前文结论。分析上文语境找结论。上文首先说明通过合法制度化途径捍卫利益,社会冲突降低。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强调转型加速期和上文正好语义相反。那么,下文应该强调通过社会冲突的方式捍卫权益,冲突加强。所以根据话题一致和前后照应原则,填入语句应该强调转型加速期冲突加强。
第二步,对比选项。B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