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守护“大国粮仓”(2)
粮仓腐败行为几乎可以贯穿粮食购销所有环节。从收购环节以次充好、虚报数量、以旧当新、压价压级,到销售出库环节空进空出、虚报损耗、掺假使假、吃拿卡要,再到储存环节亏库短量、擅自动用置换、盗卖,等等。基层粮食系统腐败问题频发,监管缺位难辞其咎,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地方粮库在制度建设、日常监督、人员使用等方面存在短板。
决不能任由“粮耗子”折腾糟蹋,加大粮食安全领域反腐败工作,已成为粮食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违纪意识。在加强思想教育,增强责任意识的同时,更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时刻警觉由风及腐的现实风险和严重危害,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守纪律;另一方面强化监督管理,层层压实责任。要把监督的螺栓拧紧,制度的篱笆扎牢,让领导干部心怀敬畏,时刻感受到责任、监督和约束。这需要积极借助巡视巡察、督查、审计等部门力量,把惩治震慑、监督约束、教育引导贯通起来,与粮食主管部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严密的监管体制。同时,督促相关企业和部门找漏洞、补短板,以案促改,做到工作中各个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只有对粮食领域腐败案件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深挖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治其要害、治其根本,才能以案为鉴,才能真正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守护好“大国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