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农民工腰杆更直了(3)
雇佣双方都需学法懂法
近年来,各地欠薪现象明显减少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楼市降温和散发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欠款导致的欠薪源头风险增多,教培、餐饮等行业也出现欠薪问题;二是快递、外卖、网络主播等新业态领域企业欠薪问题有所抬头。
部分受访人士认为,新特点反映的还是雇佣双方“法律知识欠缺”的老问题。部分基层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涉及个体经营单位如餐馆、互联网行业的欠薪案件,大多存在无劳动合同等违规用工操作,一旦发生欠薪,劳动者大多“口说无凭”,举证难,取证更难。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但经排查,今年灵武市网约车、快递等新业态领域从业者劳动合同签订率却仍只有13.24%。
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不懂法,不签劳动合同是为了规避社保;另一方面劳动者为了拿高工资不愿缴纳社保,更有些不想被劳动合同束缚,签订意愿低。“办案时,我们发现涉案雇佣双方都只顾眼前利益,都需要学法懂法、转变思想。”王自钧说。
部分基层办案人员坦言,劳动者经常举证苍白,执法人员办案有心无“力”。许多劳动者文化水平偏低,反映诉求都难,来报案时往往只有一张欠条、一个电话号码,有些甚至连自己在哪儿干活都说不清楚。
为此,今年灵武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特意用几页“大白话”,给农民工群体写了一封信,从进工地、实名制、发工资、留证据、打官司等环节,“手把手”教农民工依法理性获取劳动报酬,要薪酬不“心愁”,受累不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