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公选遴选考试 > 备考技巧

【2022遴选三农知识】减贫扶贫,党报人的牵挂(2)

未知 | 2022-01-07 14:06

收藏

文章页

  【2022遴选三农知识】减贫扶贫,党报人的牵挂(2)

  《“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记》(2016年2月1日10版)

  山路被茅草重重掩住,几乎很难找到。而且刚下过几场冬雨,山路又陡又窄又滑,好几次一步没踩稳滑倒,顺手一拉两旁的茅草,手里就两条血印子。原址非常狭小,就是陡峭的山坡边一小块平地,四周就是悬崖,群众就是在悬崖边上种些地瓜,靠此维生。这种环境和条件,生存都难,当然就更何谈发展、谈何致富。因此,我对搞搬迁、搞造福工程有了更深的体会。

  下山溪村居民住的茅草屋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无论当下外界条件、辅助条件变得如何发达,都不能取代用脚底板一步一步丈量今日中国的伟大变迁,都不能取代用扎扎实实的实践为理论注入鲜活生命力的时代记录。能参与赤溪村报道是我个人荣幸,也是一种缘份。

  把镜头更多地投向乡村

  唐维红,人民网党委委员、董事、副总裁。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同正在赤溪村采访的人民网记者连线。唐维红和同事们一道,在赤溪村完成了这次直播报道任务。

  唐维红:赤溪村循序渐进、改天换地的奋斗历程,就是乡亲们按照总书记 “滴水穿石” “久久为功” “弱鸟先飞”要求,持续奋斗的结果。赤溪村的脱贫实践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非常好的样本,也印证了扶贫要因地制宜、要精准发力。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