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遴选政策理论】树立坚定的历史自信(1)
●增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动力,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交出不负时代、不辱使命的优异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应当把树立坚定的历史自信作为继往开来的根本性要求,增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动力,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交出不负时代、不辱使命的优异答卷。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人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奋斗史,也是逐梦前行、书写奇迹的创业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培育的伟大精神,铸就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不朽丰碑;创造的伟大成就,绘就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中国共产党人有充分理由对这一赢得伟大胜利和荣光的历史充满自信。这种历史自信,是对百年辉煌成就、伟大奋斗精神的自信,是对党卓越领导力、非凡创造力、强大凝聚力的自信,也是对创造新的伟业、赓续历史荣光的自信。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定的历史自信,是高度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的体现,是坚信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的体现,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厚重历史底蕴。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坚定的历史自信,才能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对党的历史认知越深透,历史自信的根基就越牢固。党员干部应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深刻理解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历史意义、历史经验和重大成就,不断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优良作风的认识,不断升华历史认知;应在党史学习中筑牢历史记忆,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信仰的“养分”、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凝聚的伟大力量,汲取真理的“养分”、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迸发的强大威力,汲取精神的“养分”、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焕发的巨大能量,不断丰富历史智慧;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坚持用唯物史观学习掌握党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