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遴选案例分析】粮食节约行动(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力度,在节粮减损上取得积极成效。但要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任务仍相当繁重,空间还很大。
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全球濒临严重粮食危机。因此,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具有重大意义。
意义
节粮减损有助于稳产保供,强化粮食安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方案》提出,要在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这相当于增加了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拓了重要途径。
节粮减损有助于减排降碳,实现绿色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离不开耕地、化肥、水资源等大量消耗。开展节粮减损,不仅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还能保护生态、减排降碳,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节粮减损有助于传承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节粮减损的社会影响面广、牵动效应强,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抓手,不仅对传承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美德具有重要意义,还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