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公安招警考试 > 备考技巧

2022公安招警公基知识之《民法》民事行为能力要点梳理

未知 | 2022-01-24 16:28

收藏

文章页

2022公安招警公基知识之《民法》民事行为能力要点梳理

  首先,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即自然人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以自然人的年龄与精神状态为标准,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三类。我们主要讲解一下以年龄为标准的分类情况。

  首先,第一个关键年龄在8周岁,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也就是在这个年龄段,他不能独立完成任何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即使做了也没有法律效力,他的需求需要监护人代理才能完成。

  接下来,第二个关键阶段是8岁以上不满18,众所周知,18岁时我国成年的标志,不满18仍为未成年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纯获利的行为;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也就是说,此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生活常识,一个15岁的中学生,买一些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价值不太高的,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但要是价值比较高的则需要征求监护人同意。另一方面,纯获利的行为可以自主决定,比如参加比赛获得奖品,对该未成年人来说只有利益没有损失,也可以独立完成。

  最后,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了,就意味着责任自负,与是否参与工作有无劳动收入无关。20多岁的大学生,即使没有毕业没有收入,也不影响行为能力。同时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情况下,17岁,在读书的话,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但如果参与工作,打工挣钱,能自己养活自己,那么我们认为他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比较全面了,不亚于一个成年人,故视为完全行为能力。比如,17岁的张三读高二,外祖父去世留给他50万元遗产,和17岁独立工作年收入10万的李四相比,前者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后者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部分知识点,既有可能从理论的角度考察,也有可能编成案例,故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注意法律的规定以外,还要结合生活常识去判断,学会举一反三。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