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遴选政策理论】如何树立和坚持正确党史观(2)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把握好党史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辩证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党史学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可能存在张力,但不能把两者视为决然互斥的概念,更不能以互斥为由抛弃其中一者,否则不仅难以发挥党史学资政育人的功能,更不利于正确地总结经验、认识规律。实际上,通过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政治性和科学性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实践中把握好党史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键,在于以大历史观着眼主线,重视主流与本质。
首先,必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把握党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代仁人志士们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救国之路,始终奋斗在国家和民族事业的第一线,终于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强国梦是理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各种制度安排的关键。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中国才有可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保证国家安全、谋求国家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由此可见,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脱离了这一点,学习党史将会事倍功半。
其次,必须在人类文明曲折前行的历程中把握党的历史。从托马斯·莫尔到马克思,社会主义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过,达到那样一个社会一定需要漫长、艰难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从正反两方面汲取了苏联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中国的事业,更是人类文明的事业。当今中国已经以自身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有别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同时,日益强盛的中国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缔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