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公选遴选考试 > 备考技巧

【2022遴选公文写作】名人名言的应用(2)

未知 | 2022-03-21 15:16

收藏

文章页

  【2022遴选公文写作】名人名言的应用(2)

  【开头示范】

  (写作思路:民生的重要性+民生工作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亮明观点)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民生工作无小事,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政绩观错位,大搞劳民伤财、没有实效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看起来他们做了许多工作,却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脱离了“民声”需要,背离了“民声”诉求。所以,在开展民生工作时,要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才能把民生工作办到百姓心坎里。

  【名言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给共产党人和各级政府的考卷就是答好“民生”问卷,而这场考试的终极评审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要想在这次赶考之中考出高分、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声音放在心里。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排比式】

  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到今天共产党人坚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一直是政党执政之重、人民幸福之本。在今天,要想做好民生工作不能盲目蛮干,必须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要跟着“民声”走,才能把民生工作办好办实办对。因此,我们要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

  【分论点论证】

  “民生”跟着“民声”,公共政策应当以民生冷暖、百姓之心为导向。了解民声只是第一步,落实民声才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兑现“民声”,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落实人民群众的期盼,这关系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实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承诺能否得到兑现。民声落实不到位,影响的是群众,也会造成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秩序。因此,在了解群众的民生诉求之后,政府要高度重视,迅速落实,既保障各项民生工程的速度,也要保障工程落地的质量,让人民群众又好又快地收到“民生”红包。

  【结尾】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改善民生,必须要以“民声”为导向。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考出“民生”高分卷!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