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备考技巧

2023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之教育与教育

未知 | 2023-01-17 14:59

收藏

文章页

  2023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之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阶级性;3.历史性;4.继承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四、教育的起源☆☆☆

  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二)古代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1)中国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即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与设在地方的学校、设在闾里的塾校,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 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2)欧洲

  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2.封建社会的教育

  (1)中国

  (2)欧洲

  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古代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特征: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具有道统性。教育具有等级性。教育具有专制性。教育具有刻板性。教育具有象征性。

  (三)近代教育

  (四)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终身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全民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

  (1)孔子

教育作用 教育对象 教学原则 教师观
社会 庶、富、教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使用,朱熹提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个人 性相近,习相远

  (2)《学记》

  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2.西方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

人名 国别 观点
夸美纽斯 捷克 《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开始形成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即教育要遵循自身规律 (2)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4)“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赫尔巴特 德国 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1)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2)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3)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杜威 美国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现代教育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3)“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4)提出五步教学法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诞生

  (四)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研究基本方法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