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师招聘面试技巧之《杠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力的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知识形成过程。
3、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力臂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力臂的画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内容为小明想要移动大石块),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小明移动大石块?
学生观察后思考,说出办法(使用撬棒等),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2:新课讲授
1、杠杆
教师多媒体展示几组常见工具工作图,并提出问题:这几种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点?学生观察并思考后回答。教师加以点评、补充,得出杠杆定义。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板书)
教师出示撬棒撬石块的动画,学生观察并阅读课本,得出杠杆五要素,教师板书。教师结合动画以撬棒为例边讲解边画出杠杆五要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支点),指导学生按照“一画点二画线三画垂线段”的顺序用铅笔作图。教师给出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并点拨。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多媒体展示图片,提问学生:大家都看见卖菜、水果时要用杆秤来称,为什么要这样称?(学生回答)。引出杠杆平衡。
a.提出问题
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
b.猜想与假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想。
c.设计实验与制定实验计划
教师引导:如果要得到准确的结论,必须通过实验探究,从实验中总结推理出来。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方案。讨论结束后提问:①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②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的重量和位置(F1、F2以及L1、L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教师将最终的实验方案呈现在多媒体上。
d.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教材的表格中。
e.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学生交流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板书)
环节3:巩固提高
教师多媒体展示现代版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利用杠杆平衡的原理解释其原理。
环节4: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学生课下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并观察猜想生活中的杠杆是否都是省力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