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2024年教师招聘笔试每日一练【3.26】_教师招聘考试网

未知 | 2024-03-27 15:07

收藏

文章页

  2024年教师招聘笔试每日一练【3.26】_教师招聘考试网

  1.2022年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在全团部署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团队活动、开展实践建功活动、加强服务引领、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等方面开展。开展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想②人们接受健康文化主要依靠外部力量③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④优秀文化能够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尊重与喝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摆脱贫困》这本书里写道:只有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在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摆脱”头脑的“贫困”是可以走在前面的。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②文化可以摆脱经济、政治而独立地存在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④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做出具体部署。科技赋能,将让数字时代的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激发文化创新发展及其产业实践,并带给人们全新的文化体验。这是因为(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引入流行元素就能使文化产业得以发展壮大④信息技术能使传媒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于2022年4月1日至10日清明节开展了网上祭奠见义勇为英烈主题活动。活动期间,网络献花超过263万,致敬短视频网络播放超过108万,掀起了向见义勇为英烈致敬的热潮。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②大众传媒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魅力③传统习俗在网络媒体传播中发生质的变化④传统习俗的延续体现人们精神生活的传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尽管传统不可避免地被新的文化形式改写和替代,但是对于全世界的华人来说,寻根问祖、落叶归根是华夏儿女抹不去的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也凝聚、孕育出“异姓一家、同舟共济”的精神。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③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中华传统文化是伟大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①③之所以要围绕“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团队活动、开展实践建功活动、加强服务引领、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等方面开展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基于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想,①③正确。②人们接受健康文化是一个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②排除。④材料不涉及文化与世界的关系,并且优秀文化能够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尊重与喝彩夸大其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A。

  2.【答案】D 【解析】③④材料中“摆脱”头脑的“贫困”是可以走在前面的,包括先“摆脱”头脑中的“贫困”这些信息都可以看出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③④正确。①材料中确实也说明了精神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但选项中的表述应该是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为准确,①错误。②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虽然文化有相对独立性,但是文化可以摆脱经济、政治的说法错误,②错误。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②④科技赋能,将让数字时代的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激发文化创新发展及其产业实践,并带给人们全新的文化体验。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能使传媒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数字科技对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不是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该选项不是题干的原因,①与题意不符。③引入流行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该说法过于绝对化,③排除。故本题选C。

  4.【答案】B 【解析】①④清明节开展了网上祭奠见义勇为英烈主题活动,掀起了向见义勇为英烈致敬的热潮,这说明传统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传统习俗的延续体现人们精神生活的传承,①④正确。②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让人们更好感知传统文化魅力,②不符合题意。③传统习俗在网络媒体传播中并未发生质的变化,③错误。故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②③寻根问祖、落叶归根是华夏儿女抹不去的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也凝聚、孕育出“异姓一家、同舟共济”的精神,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③符合题意。①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①不合题意。④社会实践是伟大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④错误。故本题选B。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