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试题资料

首页 > 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2024年山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322】

未知 | 2024-03-21 14:35

收藏

文章页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322】

  二、多选题

  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有: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日日复日日,年年复年年

  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答案】AB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质量互变规律揭示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表现为质与量的统一量变与质变是事物运动两种基本的状态,—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会有局部质变,质变中也伴随新的量变和积累。

  A项:“绳锯木断”指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水滴石穿”意思是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后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都体现了在量的积累下,量变会促成质变。与题意相符,当选。

  B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体现了量变引起了质变,与题意相符,当选。

  D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质变,促进事物的发展,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

  C项:日日复日日,年年复年年的意思是过着同样的生活,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没有任何变化,未体现质量互变规律。C项错误。

  7.形而上学的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

  A.把物质归结于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物质的基本属性

  C.把特殊的物质形态看成哲学上的物质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

  【答案】AB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

  第二步,形而上学的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

  形而上学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把物质归结于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AB项当选。

  把特殊的物质形态看成哲学上的物质。C项当选。

  割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混淆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界科学物质结构的界限。D项当选。

  因此,选择ABCD选项。

  8.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所以,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下列诗句中,体现了上述哲理的有:

  A.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C.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答案】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项:“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出自宋代刘斧的《青琐高议》。意思为长江的后浪推着前浪一步一步的前进,一浪胜过一浪。世上的今人踏着前人的脚步,一代胜过一代。体现了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符合题意,当选。

  D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出自唐代刘禹锡的《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意思为芳林中的新叶不断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体现了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CD选项。

  【拓展】

  A项:“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意思是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没有体现新事物战胜旧事物。A项排除。

  B项:“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出自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意思是躺卧在船上望着满天白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前进。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B项排除。

  三、判断题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坐在地球表面某一处不动,他也会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日行八万里,看完万千星河。虽然相对于地球而言,人的空间位置并没有变化,人是相对静止的;但相对于更广阔的空间,如太阳系里,人的空间位置就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很大的空间移动。其中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表述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运动的绝对性的静止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一种哲学观念,强调了运动与静止、相对性与绝对性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观念中,“运动的绝对性的静止”指的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绝对存在,即物体或事物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同时,也存在一种恒定不变的本质或本体。它强调了在运动的背后存在着某种稳定和静止的实在性。而相对性的统一则指的是运动的相对性和观察者的主观性。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不同的观察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观察结果。

  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映了对立统一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反映的是质量互变原理。表述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也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