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师招聘面试备考之《马太受难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马太受难曲》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七单元第十四节第三课欣赏课;作品为《马太受难曲》的第1、72、78分曲。《马太受难曲》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绘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第1分曲开始为G大调,进行曲式的节奏。第72分曲采用了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第78分曲与第1分曲首尾呼应,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降B大调,音乐在安详、轻柔的气氛中渐渐淡去,复归于平静之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复调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历史,感受巴赫宗教音乐的魅力,体会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不同特点,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体会、感受作品的宗教色彩,对巴赫创作的音乐风格有初步认识,逐步加深对巴赫作品的喜爱。
2.通过聆听、演唱、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作品的鉴赏,增强音乐鉴赏能力,认识掌握《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风格特点。
3.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理解《马太受难曲》三首分曲的特点。
难点是区别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聆听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演唱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分段赏析、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辅助方式进行导入,课前我会先提前播放音乐《哈利路亚》,同学们跟随着音乐的声音陆续进入教室。音乐结束,教师提问问题:播放的音乐曲名是什么?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主要讲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总结:音乐曲名为《哈利路亚》,是一部合唱作品,选自清唱剧《弥赛亚》,巴洛克时期亨德尔所作。“哈利路亚”的意思是赞美主,赞美耶稣。接着我会教师继续展示由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所作的图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讲述的是耶稣12门徒中的犹大背叛他,被耶稣发现,耶稣与他们共进最后的晚餐。并提问学生:通过刚才的音乐和这幅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后,我再次总结:都是跟耶稣有关,今天我们欣赏的音乐同样是跟耶稣有关的,它就是巴洛克时期伟大的音乐家巴赫所作的《马太受难曲》,顺势揭示课题。
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探戈舞曲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完成从课下到课上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播放《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提问学生:描绘了什么场景?节奏有何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总结:这首歌曲是这部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临刑前被游行示众的场景。它是双合唱曲,在管弦乐队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
《马太受难曲》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是为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因主要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书》词句写成而得名。整部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绘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其次,我会播放《马太受难曲》,给学生分享对于巴赫的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回答后,我总结: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在他的创作中,约有百分之七十五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接下来我们来欣赏《马太受难曲》其中的第1、72、78分曲。
通过这种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出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并且也能让学生能对《马太受难曲》舞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引发对探戈舞曲风格的思考。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播放《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提问学生:描绘了什么场景?节奏有何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总结:这首歌曲是这部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临刑前被游行示众的场景。它是双合唱曲,在管弦乐队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其次,我会再次播放音乐感受旋律,教师提问学生:这首乐曲有何特点?学生进行自由回答后,我会总结:乐曲开始为G大调,进行曲式的节奏。乐队不停反复演奏同一个低音,显得沉重。合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合唱引领着姑娘们为耶稣的受难而悲伤;第二层,描绘一群不明真相的异教徒在询问,两个合唱团相互呼应;第三层,是一首相对短小的众赞歌,童声合唱与女高音声部一同唱起动人的悲歌。这段合唱共有两个主题交织进行,巴赫使用的是复杂的双重对位法,他还用合唱团中的低音部分为基本旋律伴唱,达到相当鲜明的效果。故第1分曲带有复调音乐色彩;然后,我会播放《马太受难曲第72分曲》,让学生以音乐兴趣小组为单位,如第1分曲教师所总结一样来分析第72分曲有何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继续总结:《马太受难曲》第72分曲采用了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这是一首“众赞歌”,在演唱时要求听众一起演唱。这次是在耶稣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乐曲为C大调,速度缓慢,旋律暗淡,音调低沉。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稣死去后的悲痛气氛。运用了混声四部合唱,主旋律在女高音声部,其余三个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主旋律。通过以上特点判定第72分曲带有主调音乐色彩;接着,我会再次让学生欣赏巴赫的两首《马太受难曲》,思考并总结出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特点:复调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主调音乐是以一个曲调为主,其余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这一曲调的音乐作品。曲调以在高音部居多,偶尔位于其他声部;最后,请学生完整聆听并哼唱旋律。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由部分到整体的了解《马太受难曲》背景,并能够哼唱主题旋律,感受多元的音乐文化,体会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不同的风格特点。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为学生播放《马太受难曲》第78分曲,欣赏它与第1分曲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总结:第78分曲与第1分曲首尾呼应,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降B大调,音乐在安详、轻柔的气氛中渐渐淡去,复归于平静之中。
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好的感受探戈舞曲的风格特点。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回顾本节课知识,再次感受《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魅力。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要求学生课后搜集巴赫的其他宗教作品,感受多元的音乐文化,体会宗教音乐的风格特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对《马太受难曲》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