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年人才储备,优化全市人才队伍结构,服务“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枣庄市正式启动2025年青年人才优选计划,面向国内外高校优选156名左右优秀毕业生。
优选名额:市直20人,滕州市25人,薛城区14人,市中区40人,山亭区20人,峄城区22人,台儿庄区15人,总计156人。
全市优选工作坚持分级分区管理,各区(市)青年人才优选招录工作以各招录单位公告和答复为准。>>https://sd.huatu.com/2024/1120/1565109.html
以招聘人数最多的市中区为例:
一、优选范围和数量
优选范围为国内高校中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以下简称博士),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下简称硕士);取得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下简称本科生)的人员;山东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及省属驻枣高校毕业的符合条件的全日制4年及以上学制大学本科生;全球排名前200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
山东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大学毕业的本科生须为2025年应届毕业生或2024届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且有党员身份的学生干部,任期满两年及以上,并荣获校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省属驻枣高校毕业的大学本科生须为2025年应届毕业生或2024届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且有党员身份的学生会主席,任期满一年及以上。
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等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二、报考安排
报名时间:2025年3月10日9:00—3月14日16:00
查询时间:2025年3月10日14:00—3月15日16:00
报名方式: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报名,网址http://www.zzszq.gov.cn。
三、考试安排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根据最终进入面试的人数和考生职位情况分组进行,主要测试考生组织协调、分析判断、计划决策、逻辑思维、学习创新、语言表达、应变控制、专业素养、仪容仪表等方面能力素质。
若有岗位通过资格初审的人数过多,可增加初试环节,初试根据情况采取面谈或笔试的方式进行。最终初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照1:5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人选。初试成绩不计入面试成绩。
四、管理培养
(一)岗前培训。优选引进的青年人才正式到岗前,组织统一培训。
(二)试用期管理。优选的青年人才与市中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签订试用期合同,办理聘用手续,工资和社会保险等由区财政负担,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办理转正定级手续;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或主动放弃的,不再聘用。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的,可按照职称评聘有关规定优先评聘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
(三)挂职锻炼。优选的青年人才正式聘用后,先不分配到具体单位,统一安排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岗位挂职锻炼,时间一般为1年(含试用期)。挂职期满,由组织人社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并综合考虑表现情况、专业背景等因素,安排到区直事业单位工作。
(四)后续管理。优选的青年人才,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后备人才和优秀年轻干部重要来源,最低工作年限为5年(含试用期),由组织人社部门统一管理。对工作表现优秀的,经推荐优先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博士、硕士可在编制职数空缺范围内优先落实正科级、副科级职务,工作满3年、具备条件的优先调任到公务员岗位。
五、待遇政策
(一)补贴补助。对本硕博毕业生,按照博士每人每月3000元、硕士每人每月2000元、本科生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按月发放到个人工资账户,连续发放3年;引进后工作3年内(含试用期),在市中区购买首套住房并已缴纳契税的,由区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12万元、8万元购房补助。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调整时,一并联动调整。
(二)配偶安置。优选的博士需要安置配偶的,根据配偶单位身份性质,采取组织调动、单位协助或个人联系等方式予以安置。原在企业或没有工作的由区组织人社部门优先推荐就业。
(三)子女就学。优选的青年人才子女在义务教育节点适龄升学,可根据本人意愿在全区范围内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公办幼儿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