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三支一扶考试:每日一练(3.21)
6. 某人为抢劫而购买了匕首等犯罪工具后,因发生车祸而未实施犯罪,其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7. 王某故意违反规定,在一加油站使用移动电话,导致加油站的油库发生爆炸,加油站被烧
毁,两人被烧死。王某的行为构成() 。
A.爆炸罪 B.失火罪
C.放火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9. 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 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 ,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 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 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10.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中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 40
里外的乡派出所
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 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6. A[解析] 《刑法》第 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故 A项正确。
7. B[解析]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过失酿成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题干所述为失火罪行为。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死杀伤不特定多人、毁坏重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8. A[解析] 我国的法律监督分为两类:国家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各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A项属于社会组织的监督;B项为行政机关的监督;C项为权力机关的监督;D项为司法机关的监督。因此 B、C、D三项均属于国家监督体系,而 A项则属于社会监督体系。故本题答案选 A。
9. A[解析]A项所述的是法的时间效力,法律须经公布后始得生效。它表述了一个重要的民主原则,即不经公布的法,公民可以不遵守,以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法的名义任意地惩治处于弱势的民众,该项正确,为应选项。B项中,规定解决法律之间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的规范应为根本法——宪法,而不是基本法律,故该项错误。C项中,法律无溯及力的含义是:新法对过去不生效,旧法仍然对过去起作用,这是从旧原则而非从新原则,故该项错误。D项中,前半句正确,但后半句错误。公民是不能因不知法而被免罪的,法对人的效力是以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等原则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是否知晓为标准。即没有公布是法律不具有管辖权的理由,但是不知晓并不构成免除管辖的条件。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 A。
10.D [解析]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虽然违法者违反了法律,但由于符合法定条件而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免责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时效免责、不诉免责、协议免责、自首及立功免责、自助免责和因履行不能免责。A项中,蒋某将入室抢劫的康某关押的行为属于自助免责的情形;B项中,蔡某盗窃的行为已超过追溯时效,属于时效免责的情形;C项中,双方达成合意,属于协议免责的情形。D项属于打架斗殴行为,高某持刀将他人刺伤,不符合任何免责形式,因此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本题答案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