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教育学)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遗传和环境
在心理学史上,关于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
(1)遗传决定论
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决定的,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美国心理学家S.霍尔说过:一盎司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德国儿童心理学家K.比勒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着促进或延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
(2)环境决定论
又称机械决定论。认为环境决定儿童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一反应”公式表明,儿童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儿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苏联,也有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关系问题的讨论,有些人强调心理由外部事物决定,否认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把心理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对立起来。这也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调和论
又称共同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之间的争论,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进入-一个死胡同,由此出现-种采取折衷办法的调和论。美国心理学家R.s.伍德沃思明确提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德国儿童心理学家W.斯特恩则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于儿童内部性质和外部环境二二者的合并。实质上,这都是把先天遗传和不变的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调和论的提出,使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争论--度平静下来。1969年,A.R.詹森关于种族的智力差异研究的发表,又使已经保持四分之一世纪休战的遗传一环境问题再一次成为发展心理学家所争论的重要课题。苏联心理学家J.鲁克于1979年发表的《才能是遗传的还是环境造成的》论文中强调了遗传的决定作用,同样地也在苏联心理学界引起了新的争端。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涉及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本质问题。它是指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经历一系列微小的连续的增长,发展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戏剧性的质的变化,还表现为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发展或过渡。发展意味着变化。对此没有人会否认或质疑,个体成长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过程。但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认识这一发展过程,即在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结构是否表现出一些周期性的特点或模式,它们可以被恰当地称为阶段。
3、心理发展的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