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军队文职笔试临床医学专业科目试题(三)
1.不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慢性失血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地中海贫血
2.患者,女性,55岁。来自内陆山区,自述颈部粗大10余年,最近颈部逐渐增粗,并略感呼吸困难。查体:颈部外观明显粗大,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个结节,随吞咽移动。诊断考虑是。
A.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B.弥漫性甲状腺肿
C.单纯性甲状腺肿
D.结节性甲状腺肿
3.下列不属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点的是。
A.为阵发性烧灼或电击样剧痛
B.多见于第2、3支
C.多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D.常为单侧性
4.心肌梗死后,附壁血栓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脑血栓的形成
C.脑栓塞
D.脑出血
1.【答案】B【解析】(1)缺铁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使体内贮存铁消耗怠尽,红细胞的成熟受到影响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它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主要是重型β地中海贫血、轻型β地中海贫血、HbH病。它们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或HbH增高。患者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3)铁粒幼细胞贫血:包括多种原因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伴有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此类贫血发生的共同机理。其血液学的共同特点为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显著增多,其中很多细胞中的铁小粒在核周围排列成环状,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呈明显的低色素特征,血清铁浓度显著增高,单核—巨噬细胞中含铁血黄素显著增多。它可分为:①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较为少见。这类贫血可能还包括几种遗传类型和治疗效应不相同的贫血。
②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它又分为原发性、药物或毒物伴发、其它疾病伴发。原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亦称难治性幼红细胞贫血。这种贫血较为少见,在我国尤为罕见。有一些病例对吡哆醇治疗有较好的效应。
2.【答案】D【解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年龄一般大于30岁,结节数目及大小不等,一般为多发性结节,早期也可能只有一个结节。结节质软或稍硬,光滑,无触痛。有时结节境界不清,触摸甲状腺表面仅有不规则或分叶状感觉。病情进展缓慢,多数患者无症状。较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引起压迫症状,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结节内急性出血可致肿块突然增大及疼痛,症状可于几天内消退,增大的肿块可在几周或更长时间内减小。
结节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患者有乏力、体重下降、心悸、心律失常、怕热多汗、易激动等症状,但甲状腺局部无血管杂音及震颤,突眼少见,手指震颤亦少见。老年患者症状常不典型。
3.【答案】C【解析】三叉神经痛特点:1、阵发性烧灼/电击样/闪电样剧痛。2、多见于二、三支。3、疼痛多为单侧性。三叉神经痛不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现多推测三叉神经痛为异常放电所导致。
4.【答案】C【解析】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血液凝固性增强,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发生附壁血栓的原因除血液凝固性增强之外,心肌梗死面积大、严重的心功能损害、室壁瘤、心力衰竭等因素,均易使梗死部位粗糙的心内膜面形成附壁血栓。当附壁血栓脱落,则会引起不同部位的栓塞。栓塞的临床表现与发生部位有关,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成为致命的因素。心室内附壁血栓多无症状,临床上也不易查知。栓塞发生的部位可见于脑、肾、肠系膜动脉、肢体。可因栓塞的部位不同和栓子的大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如有栓塞史或有栓塞易患因素,可考虑抗凝治疗。已发生栓塞并发症者,根据情况可选用抗凝或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