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百年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逻辑理路(5)
敢于直面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腐败可谓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公敌,也是破坏社会良性运行和影响执政党根基的毒瘤,只要时机适宜,腐败就会在权力的支配下蔓延,若不及时对其进行遏制和清除,这一毒瘤就会在执政党的堡垒上以惊人的速度繁殖和扩散,直到将堡垒吞噬殆尽、土崩瓦解。在人类的历史中,因腐败而亡党亡国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苏联的解体,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腐败,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侵蚀国家财富,导致社会中大部分资源被一些特权阶层所占有,促使政党与民众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直到演变为无力回天的地步。这些深刻教训时刻警醒着中国共产党,腐败不仅腐蚀党的优秀干部、破坏党的事业,还直接危害着人民的利益、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必须要与之斗争到底,否则将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和不可预估的损失。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拯救人民于水火而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对党是绝对忠诚和廉洁的,但是也有少数抱有各种企图的投机分子混到党的队伍中来。为了纯洁党的队伍,剔除腐败分子,早在1926年8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布《坚决清理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成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以反腐败为核心主题的文件,推动我们党的反腐败斗争进入到规范化、程序化的道路上来。1951年,中国共产党先后查处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原任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天津地委书记(原任天津专区专员)张子善,并都判处死刑,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群众中反响都很大。随着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腐败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这与国民党统治下的贪污腐败横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从国民党统治区到达延安,并在延安进行实地考察,陈嘉庚先生看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勤俭诚朴,公忠耐苦,以身作则,纪律严明”,由衷的感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少数党员干部开始居功自傲,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有所抬头。针对这一现象,党中央随后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等,惩治了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净化了党的干部队伍。改革开放后,各种社会思潮在社会中传播开来,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受到了冲击,被错误的思想侵蚀、腐化,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的形象,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五大报告鲜明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腐败问题也呈现出顽固性、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从“中央八项规定”入手,深入整治“四风”问题,坚持“苍蝇”和“老虎”一起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2021年6月28日,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到,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案件380万件,说细一点是380.5万件,查处了408.9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的是374.2万人。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惩治腐败的震慑下,主动找党组织、找纪检监察机关投案的是4.2万人。从2012年12月到2021年5月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92人、厅局级干部2.2万人、县处级干部17万余人、乡科级干部61.6万人;查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问题、“四风”问题62.65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