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案例分析】如何理解要驰而不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关系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正是通过身边党员干部的具体行为来认识、衡量我们党。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提出“延安还是西安”的问题,强调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他指出:“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邓小平同志强调:“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以上率下,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党的十九大后,作风建设更加注重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内容。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文数量都比上年减少30%以上;省区市文件和会议平均压缩39%、37%,中央和国家机关分别压缩39%、33%;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近900项大幅压缩至96项,实际开展88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交出了新答卷,取得了新成效。
应当清醒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历史现象,有深刻的思想和利益根源,有现实的主客观因素,稍不留神就会反弹回潮、隐形变异。当前,在强有力的高压态势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但顽疾尚未根除,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走进“青纱帐”、穿上“隐形衣”,改头换面,有了新的表现。比如,有的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有的地方要求事事留痕,把“痕迹”当“政绩”;有的一点小事都要层层上报请示,看似讲规矩,实则不担当;有的地方问责泛化滥用,动不动就签“责任状”,甚至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对这些问题,必须警醒起来,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决不能抓一抓之后又“涛声依旧”,决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要坚守初心使命,补足精神之“钙”,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清理内心深处的私弊积垢。发挥“头雁效应”,一把手负总责,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自觉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把准事物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激励实干担当,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改进督查考核方法,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