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 探索强村善治新路径(2)
“三拳同出”整出宜居乡村。一是打好垃圾分类管理“组合拳”。通过“农户分类、上门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管理方式,结合14个村的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以“互联网+”的智慧垃圾分类工作模式,采取“一户一卡”的管理办法对农户进行身份绑定,建立垃圾分类农户实时监管体系。二是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组合拳”。开展“洁化、序化、美化”集中活动42次,全面整治各类乱堆放、脏乱差点位4346处,拆除违建216处,面积达7300余平方米,整理出拆后可利用绿化美化面积达3400余平方米,各类垃圾960余吨,参与整治达10000余人次,累计发放宣传册5000余份,倡议书6000余份。三是打好“五水共治”推进“组合拳”。健全并落实好“河长制”工作,各街村级河长履行好河长职责,建立自我巡查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河道管理制度,累计开展巡河850次,协调落实问题数188个,处理投诉举报件3件,更新完善河长牌56块。
“三力齐发”打造产业领头雁。一是强化产业“牵引力”。整合资源技术,拟新成立甘溪西红花专业合作社、石岭白茶专业合作社,改组重建石岭西瓜专业合作社,出台《更楼街道关于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带扶持政策》,为6家企业兑现扶持金额7.9万元。二是培育生态“生产力”。依托湖岑畈蔬菜基地、石岭村白茶园、许乐村精品果园等生态项目建设,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延伸产业链,把培育西瓜、蓝莓、枇杷、茶叶、蜂蜜等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有机结合,形成优质蔬果为主,特色农产品为辅的农业生态体系。三是加快旅游“推动力”。依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坚持以“山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农村变热土、农民变老板”的发展理念,把邓家村作为突破点,发扬“合作化模范邓家乡”精神,打造邓家党群服务阵地,进一步推进邓家、桥岭文旅特色带建设。
“三化同聚”当好致富排头兵。一是聚焦村企合作特色化。进一步优化街道特色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新型优势产业。目前,后塘村园区服务驿站正在整体设计规划中。二是聚焦资源互通多样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为产业依托,提倡各村以山、水、林、地入股制管理方式,增强村社经济实力。新市村与岩源村的共有水库统一对外发包流转,邓家、桥岭合作打造红色休闲旅游文化线,甘溪、湖岑畈抢抓高铁建设契机建设农旅特色小镇。石岭村成功招商中华蜜蜂生态园,总投资2600余万元。后塘村已完成“5030”消薄增收任务。三是聚焦能人合作规范化。建立新乡贤反哺机制,充分发挥新乡贤在村庄治理、村庄发展中的后援团作用。用好新乡贤理事会,激发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