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分类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1)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 1.0》(简称《指南》),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参考架构以及若干可参考的应用场景,分别从省、县两级层面给出指导性建议,为县域为基本单元的数字乡村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指南》指出,当前,全国各地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持续探索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发展水平不一、优势特点各不相同,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逐步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杜绝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扎实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相关工作,在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发展、农民信息素养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为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共建共享信息基础设施
“我们村有4G网啦”,随着农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越来越多偏远地区上网课的孩子们告别了四处找信号的日子。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5年起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底,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约1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和6万个4G基站建设,推动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9%,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5.9%。
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数字底座,其建设内容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水利、气象、电力、交通、农业生产和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着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起,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每个行政村建设益农信息社,为农民群众提供公益、便民、电子商务等“一站式”服务。益农信息社选址一般优先利用现有公共服务场所,优先选择自身具备运营能力的便民超市、农资商店。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45.4万个,累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服务6.5亿人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29.1亿元。
手机有信号,农民能上网只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针对部分地区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还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的现实,《指南》提出,要应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网络通信设施的承载能力,优化现有网络性能,提升网络质量和覆盖深度,适时推进 5G 网络在乡村的建设。要稳步有序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政务、生产、生活等领域信息服务的站点和设施。在建设各类服务站时应遵循“多站合一”“一站多用”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将鼓励各地创新运营模式,丰富益农信息社服务内容。继续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城市逐步实现“同网同速”,加快满足数字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