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第一大国,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涉及到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行业、新业态、新岗位与新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大本营”,亟需从原来的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转变。
加强顶层设计,校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主要是由其本质要求和外界环境所决定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要将“坚持党的领导”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贯穿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在实践中摸索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理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兼具高教性和职教性双重属性的教育类型,任何一种类型教育的发展,一定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因此,既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实际价值,还要秉持其职业特色,以“强技能”设置多样化课程体系;要将“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置于职业教育的最高使命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半径与服务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永续动力。其次是要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不一致,职业教育发展的成熟度也不一样。因此,既要在国家教育部的统筹安排下构建统一而规范的高等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是在充分照顾到地区差异、校际差异与层级差异之后而划定的具有宏观性和引领性的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标准线”;还要为所有职业院校预留创新空间,允许他们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特殊使命与实际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办学标准,鼓励其凸显特色与水平。不同的职业院校可以将国家标准作为自己办学的基础性标准,同时结合属地特点、经费额度、办学条件、教学资源、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与校企合作等特色与优势,形成与国家教学标准互补递进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