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公选遴选考试 > 备考技巧

【2021遴选三农知识】以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扩内需(2)

未知 | 2021-12-24 14:45

收藏

文章页

  【2021遴选三农知识】以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扩内需(2)

  下一阶段,需找准痛点和堵点切实发力,在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下功夫。

  一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供给总量不足仍是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除了传统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应重点加强现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打通乡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步伐,进一步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另一方面,应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水平,为农民就业创造更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使农村居民有合理稳定的收入预期;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激发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在建设好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同时,更好整合县域文化场馆、非遗传承等文化资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的融合,激发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

  二是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机制。首先,政府需承担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最主要的主体责任,增加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投入。其次,可充分发挥志愿组织的作用。志愿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且在一定领域具有专业性,因而政府需给予志愿组织更大的成长空间,增强其独立发展的能力,鼓励其有效弥补政府供给的不足。再次,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改革。理论与实践均已证明,部分农村公共产品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也是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政府要做好监管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机制,政府应成为多元供给主体的“主角”、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机制的建立者,保证各个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格局。

  三是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要真正关注农村居民的需求,使“供给”与“需求”匹配。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资金投入的评价标准注重“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同时,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提供多少公共产品基本是由政府而非农村居民决定。这可能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偏离需求,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真正关注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尽管公共产品是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的产品,但是不同群体对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强度是不同的,因而需要充分运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等有效方式,寻求农村居民需求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以需定供”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充分尊重农村居民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意愿,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体系水平进一步提升。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