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遴选议论文写作】坚持守正创新(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是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实践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现实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及与具体的时代条件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的不竭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也就决定了它具有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引领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与时俱进的固有理论品质。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攻坚克难,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是因为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代状况、同人民大众的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