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公选遴选考试 > 备考技巧

【2022遴选政策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1)

未知 | 2022-03-04 15:03

收藏

文章页

  【2022遴选政策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1)

  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步入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和多重特性展现出其与人的发展的紧密相关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目标

  共同富裕满足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多重需要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需要的满足,“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除了衣、食、住、行等自然的、物质的需求外,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还拥有着社会性的需求,他们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来实现精神生活的完满。也就是说,人实现自身的发展,不仅需要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还需要在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上得到满足,这种需要的丰富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多重需要是前提。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需要的异化,资本主义将人的需要贬低为对物的占有和支配以及“粗陋的实际的需要”,“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3]在赫伯特·马尔库塞看来,这种畸形的需要导致了片面的单向度的人的出现,人被“富裕社会”所创造的各种商品化的需求所宰制而丧失了精神反思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可能。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4]共同富裕的全面性,要求在内容上不仅要追求衣食住行等物质上的富裕,还要实现文化、娱乐等精神上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为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多地落脚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