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备考技巧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未知 | 2023-11-08 16:07

收藏

文章页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1.题目: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

  2.内容:报道重大历史事件,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别了,“不列颠尼亚”》的这一特点。

  别了,“不列颠尼亚”(节选)

  周婷 杨兴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3.基本要求:

  (1)朗读课文,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2)问题设计紧扣文本,有助于学生体会写作特点;

  (3)试讲10分钟左右;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熟悉新闻通讯写作特点。

  2.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

  3.欣赏作品语言,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品位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4.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和学习新闻通讯写作特点,欣赏作品语言,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品位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难点: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中英政府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实况录像。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补充: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新闻,整体感知

  ①教师请学生回顾新闻的文体知识并补充。

  ②学生模仿播音员放声朗读新闻,并把握新闻内容。

  明确: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文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三)研读新闻,深入分析

  ①提问: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要求:教师用PPT给学生呈现相关的资料,请学生自主阅读资料,接着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再点名回答。

  明确: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

  ②提问:文段中特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些重要场景?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圈画相关词句,思考问题,教师点名回答。

  明确:

  7点45分,第二次降旗,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0点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标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③提问: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还适当插入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要求:学生略读课文,找出段落位置,并思考问题,教师点名回答。

  明确:在第7自然段(文段中的第一段)和11自然段(文段最后一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有现实和历史的对比,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④提问: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要求: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话,自主思考问题,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明确:

  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知

  提问:今天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请同学们试想一下,我国为什么能够在1997年收复香港并行使主权?

  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思考,自由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小结: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成百上千的相关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国撤离的新闻稿件。随着“不列颠尼亚”的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于得以洗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铭记祖国屈辱的历史,奋发图强,绝不让历史重演!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那时涌现出大量的新闻报导,但这篇新闻却独胜一筹,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它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请以颁奖委员会的名义,为本则新闻写一段颁奖词。

  五、板书设计

0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