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试题资料

2025年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1月30日)

未知 | 2025-02-05 15:21

收藏

文章页

  1.小莫和父母晚饭过后散步、进入两旁种满桂花树的小路时,小莫觉得桂花非常香,但在这条小路走了几分钟后,小莫感觉花香没有之前浓烈了,这体现了感觉具有( )。

  A.对比性

  B.适应性

  C.直接性

  D.感受性

  2.小亮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学习总是不认真,他安慰自己,其他同学学习也不认真。这体现的自我防御机制是( )。

  A.压抑

  B.否认

  C.投射

  D.退行

  3.为了做好开学后的疫情预防工作,某小学举办线上的疫情讲座,要求学校师生和家长参与学习,这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4.由于校园教师失德现象频发,学生在校受到品行不良老师的行为侵害。很多人认为现有的法律不够严厉,应该修改法律对违法犯罪分子严惩,这部分人的品德发展处于( )。

  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C.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5.学生阅读时常常使用划重点线的方式,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特性?(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题中桂花香没有之前浓烈是花香对嗅觉的持续作用产生的嗅觉适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故本题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防御机制。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投射)于客观或别人。这对于婴儿是相对正常的,对于成年人则可能由于极度地歪曲现实而成为偏执妄想。小亮不爱学习,他认为别人也不爱学习,属于投射。故选C。A项: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不符题意,故不选。B项: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因为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这个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猛然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对应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线上讲座属于说服法,故选A。B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不符合题意,故不选。C项: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不符合题意,故不选。D项: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不符合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仍以法制观念为导向,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但不再把社会规则和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他们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契约,它由大家商定,可以改变。题干中这部分人认为现有的法律不足,需要改变就体现了这一点,故选D。A项: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对惩罚的逃避,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故不选。B项: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儿童的价值是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故不选。C项: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道德价值是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包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故不选。故本题选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强调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题干中学生阅读使用划重点的方式正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