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某城市计划修建一条地铁线路,预计总投资巨大。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需要购买大量的建筑材料、设备,雇佣众多的建筑工人等,这直接带动了当地建筑、钢铁、机械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而且地铁建成后,周边的房价也会上涨,商业也会更加繁荣。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体现了:
A.投资的外部性
B.消费的示范效应
C.生产的规模经济
D.市场的挤出效应
2.(单选题)葛某计划开一个农场。经调查得知,将农场用来种植西瓜的年收益是7万元、种植西红柿的年收益是9万元、种植玫瑰花的年收益是 12 万元。几经思索,葛某选择种植西红柿。则葛某选择种植西红柿的机会成本是:
A.7万元
B.12万元
C.21万元
D.28万元
3.(单选题)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其中有一部作品,它包含了鲁迅在1918年至 1922年间所作的多部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这部属于鲁迅短篇小说集的作品是:
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华盖集》
4.(单选题)《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也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哪项是《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A.割让香港岛
B.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5.(单选题)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励志奋发的激励。下列诗句与梅花有关的是:
①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②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③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④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A.仅①②
B.仅①③④
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名词知识。
第二步,A项: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在这个例子中,城市修建地铁是一种投资行为。地铁建设过程中购买建筑材料、设备,雇佣建筑工人,带动当地建筑、钢铁、机械等行业发展,这是地铁投资对其他行业产生的积极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正外部性。而且地铁建成后周边房价上涨、商业繁荣也是对周边环境的积极影响,都体现了投资的外部性。A项正确。
B项:消费的示范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受到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题干中没有涉及消费者之间相互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容,所以B项错误。
C项:生产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经济现象。本题主要讲的是地铁投资对其他行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没有涉及地铁生产过程中的单位成本变化等规模经济相关内容,所以C项错误。
D项: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题干中没有提到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所以D项错误。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当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好处,但这种好处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得到补偿,就产生了正外部性。例如:一个养蜂人在果园旁边放蜂,蜜蜂在采蜜的同时帮助果树授粉,这使得果农的果树产量增加。对于果农来说,这是一种额外的收益,但是养蜂人并没有因为帮助果树授粉而从果农那里得到相应的报酬,这就是养蜂活动产生的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当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损害,而行为人却没有为此承担相应的成本,就产生了负外部性。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河流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流,导致下游的渔民无法正常捕鱼,或者居民无法使用干净的水。工厂在排放污水时没有考虑到对下游渔民和居民造成的损害,也没有为这种损害付出足够的代价,这就是工厂生产活动产生的负外部性。
2.【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机会成本是指当面临多种选择时,选择了其中一个选项后,而放弃的选择中价值最高的那个选项所带来的价值。本题中,葛某有三种种植选择:种植西瓜年收益是 7 万元、种植西红柿年收益是 9 万元、种植玫瑰花年收益是 12 万元。当葛某选择种植西红柿时,他放弃了种植西瓜和种植玫瑰花这两个选择。在放弃的选择中,种植玫瑰花的年收益 12 万元是最高的。所以葛某选择种植西红柿的机会成本是 12 万元。B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B选项。
3.【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文学知识。
第二步,A项:《呐喊》创作于1918 - 1922年期间,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在这部作品中,鲁迅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例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他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鲁迅通过描写他的迂腐、穷困潦倒,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又如《药》,通过华老栓为儿子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这些短篇小说从不同角度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A项正确。
B项:《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它主要是鲁迅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回忆性记录。像《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长妈妈的描写,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它与短篇小说集的性质完全不同,B项错误。
C项:《野草》是散文诗集,它的风格独特,充满了象征意义。如《秋夜》中对枣树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鲁迅内心复杂的情感,与短篇小说的叙事性、人物塑造等特点相去甚远,C项错误。
D项:《华盖集》是杂文集,鲁迅在其中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文化等进行议论批判,如对封建复古派的批判等,它不是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为主的短篇小说集,D项错误。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鲁迅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呐喊》作为短篇小说集,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人民的麻木。鲁迅以短篇小说这种形式,能够集中地刻画人物、讲述故事,快速地揭示社会问题。这种创作方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也启发了后来的作家关注社会现实,用短篇小说来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
4.【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等,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巨额赔款: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分39年还清。(2)划定使馆区: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中国人不准居住。(3)军事限制:拆除大沽及沿线炮台,列强可在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驻军。(4)镇压反帝:清政府需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5)机构调整: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割让香港岛” 是 1842 年《南京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通过该条约割占香港岛,打开了中国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排除。
B项:“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是 1895 年《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B项排除。
C项:“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也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C项排除。
5.【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①“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出自齐己的《早梅》。意思是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这是描写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的情景,体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②“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出自郑思肖的《寒菊 / 画菊》。这句诗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独自挺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意趣无穷。此句与梅花无关。
③“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意思是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这是在赞美梅花在其他花朵凋零时独自开放的高洁品质。
④“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出自王十朋的《红梅》。意思是桃李不要嫉妒红梅,红梅和桃李的风姿本来就不同。这是在写红梅的风姿与桃李不同,与梅花有关。
综上,①③④都与梅花有关,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