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发热程度(口温)
发热程度 | 体温 |
低热 | 37.3 ~38. 0℃ |
中等热 | 38.1 ~ 39.0℃ |
高热 | 39.1 ~ 41. 0℃ |
超高热 | 41. 0℃ 以上 |
2.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 ①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②临床表现 :病人畏寒、无汗、皮肤苍白,有时伴有寒战 |
高热持续期 | ①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②临床表现:病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 口唇干燥,呼吸深快,脉搏加快,尿量减少 |
退热期 | ①特点: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 ②临床表现:病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如果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表现,提示病人休克,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
3.热型
稽留热 | 体温持续升高达 39. 0~40℃左右,持续数天或数周,24 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常见于伤寒、肺炎链球菌肺炎等 |
弛张热 | 体温在 39℃ 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 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
间歇热 | 体温骤然升高至 39℃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数小时、数天的间歇后,又再次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 见于疟疾等 |
不规则热 | 体温在 24 小时内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
4. 体温过高患者的护理
(1)密切观察,测量体温,一般 4 次/天。
(2)高热:4 小时测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 3天后,2 次/天。
(3)降温:物理降温 ( >39℃ , 局部冷疗;>39. 5℃ ,全身冷疗)或药物降温后,需 30min以后再复测体温。
(4)每日饮水 3000ml 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