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遴选三农知识】践行“五个扎实”要求 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陕西省社科联召开“五个扎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与对策建议
仲伟周(西安交大经管院教授)
我省产业结构总体偏低,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模式,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以资源行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三大产业人均收入不平衡,面对国内外经济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竞争加剧的大背景,我省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追赶超越。
主要对策如下: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应通过建立基础研发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同时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部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我省应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刚刚获批国家自贸区建设战略机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三、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政府要逐渐从强调“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通过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企业;四、优化金融、财政等资源配置。政府应对重点支持的产业与企业进行科学选择,通过鼓励企业上市、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来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的资金限制。同时政府还需要对重点发展产业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存活、慢慢发展壮大;五、积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特点,重点打造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通过多头并进、重点发展的思路,实现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六、多渠道、多途径推进降低本地区生产要素成本。省政府应该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降低陕西省生产要素价格,将生产要素价格高地变为价格洼地。同时与周边省份积极沟通,尽量避免区域内恶性竞争,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助力实现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保护秦岭生态文化 守护中华文明标识
李浩(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秦岭作为文明标识的意义。1.秦岭作为华夏父亲的脊梁。如果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秦岭就是父亲山,是华夏父亲的脊梁(借用陈忠实语)。有了秦岭,中华文明方能昂首挺胸,巍然屹立。2.秦岭作为区分华夏文脉的分水岭。从空间轴上看,秦岭在中国腹地上纵贯东西,分割南北。从时间轴上看,秦岭又从古老的地质演化时代,历经原始蒙昧的史前时代、周秦汉唐的古典文明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还会影响到明天。时间与空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条轴线并存。所以秦岭堪称中华民族的文脉,或称为中华文化的标识。3.秦岭作为保存、会通多元文化的博物库。在巍巍秦岭之中,南北地域文化、儒释道宗教文化、多样性的生态文化都被历史地、立体地保留了下来。过去人们主要注意秦岭作为分水岭的意义,其实它还是南北文化的坐标,是保存会通多元文化的博物库。
二、保护秦岭作为文明标识的建议和对策。1.从“环宇”而非“方域”的全局视野来看秦岭,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陕西有八百里秦川的说法,这是仅从陕西省境内看秦岭的一个视野。广义的秦岭西接昆仑山,东连淮河,绵延1600公里。它其实是全国的,不仅仅属于陕西。2.从地质演化史的全程视野来认识秦岭,建好秦岭地质博物库。秦岭作为造山带的一个重要板块,它的出现早于人类,它的寿命也长于人类。它历经人类文明的多个时期,是人类文明所留下的江山胜迹。所以不能用人类活动这样狭隘的视野看秦岭,而要用地球演化的大视野来看秦岭。3.转变思维方式:参赞化育,物各自然。秦岭是自然界和人类祖先给予陕西乃至全国的一份厚礼,在当下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这一代人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好秦岭自然生态,守护好中华文明的自然标识。
弘扬延安精神 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王彦军(省委党校党建部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延安精神对党的建设的引领作用,让延安精神不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陕西作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我们陕西的政治优势。近年来,历届省委都十分重视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推动陕西各项事业发展,全省多项工作包括党建工作创新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党员承诺制在全国普遍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在全国推广、村民监督委员会进入法律法规、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充分利用延安精神发源地和红色资源集中的优势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省情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创建“文明社区、和谐家园”等活动,使党员的意识、修养进一步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彰显。与此同时,我们集中推出反腐倡廉10多项制度,并在全省建立80多个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命名十多个“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营造了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重要抓手,全力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建队伍,为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实现追赶超越目标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特别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省委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激情、能干事的干部有底气、会干事的干部有位置,着力破解为官不为、廉而不勤、不敢担当等问题,这是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大创新,为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指明了方向,为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确保陕西与全国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四化同步” 壮大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