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精”字当头开新局(2)
精心——
用足优势、久久为功,用小种子书写北京农业大篇章
“京科968”玉米品种累积推广超1亿亩、“京字号”二系杂交小麦大面积播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京系列”高产蛋鸡品种一举打破外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绘制全球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近几年北京种业的一张履历表,且一直在不断更新中。
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业”,农业的出路根本在科技。从科技资源看,北京是我国农业研究领域最全、优势团队最多、高端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汇聚了全国1/3的种业科研“国家队”。种业已经成为北京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王牌。
鲜食玉米、京郊蔬菜、杂交小麦、高科技养猪场、蛋鸡自主研发、北京鸭产业、奶牛良种繁育……近些年,北京瞄准一个个产业领域,锁定一个个具体品种,并在“玉米团长”赵久然、“西瓜大王”许勇等一大批育种界精兵强将的带领下,精心布局、强势攻关,北京“种业之都”的优势和实力愈发坚实。
良种优势不但给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更丰富了首都百姓的餐桌。位于顺义区大孙各庄镇的北京绿奥蔬菜合作社产业园区,大棚里的辣椒刚过定植期,番茄、黄瓜、茄子等瓜果蔬菜长势正旺,园区内果蔬品种琳琅满目。从以前的传统品种,到现在的“春桃”“千禧”等,仅合作社推广试种成功的西红柿新品种就有6个,受到广大种植户欢迎,也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以农为本,以种为“芯”。目前,北京正实施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是新阶段北京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行动纲要和指南。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支持产学研优势力量组成创新联合体,并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等4大种业领域,重点推进高效设施蔬菜、北京黑猪、北京鸭、宫廷金鱼等12大重点物种的种质创制和育种联合攻关,北京将形成一批具有源头性领先优势的种业科技成果。
与此同时,北京已连续举办20届北京种子大会,并将其打造为向全国展示北京种业科技成果、搭建种业交易平台的一个精品品牌;依托畜禽种业的基础优势,正积极推进平谷区国家级畜禽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将以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为核心,建设3万亩永久性种业创新基地保护区,打造国家级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一个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举措,让人们看到北京带头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决心和行动。
一粒小种子代表的是北京农业的高精尖。未来,北京将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到2025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77%,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品种自主创新率明显提升,良种覆盖率超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