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精”字当头开新局(3)
精细——
综合施策、补齐短板,让京郊农民过上富裕富足美好生活
地处京冀交界的房山区大石窝镇王家磨村,过去资源贫乏、集体经济薄弱。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进行美丽庭院建设、建成生态观光园,有了“鲜花岛”美誉,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王家磨村的蜕变得益于北京低收入帮扶的一系列精细举措。过去5年,从政策到资金,再到人才培养和组织建设,从“六个一批”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举措让北京低收入户腰包越来越鼓。“十三五”期间,北京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961元增加到17588元。全市234个低收入村全部摘帽,脱低任务全面实现。
过往成序章。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既要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还要努力再上新台阶。从全国范围看,北京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位于前列。但从北京看,农民依然是北京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构成,是推动共同富裕必须补上的短板。
攻坚克难,唯有改革。下一步,北京将畅通农民增收“四个通道”,不断满足全市农民对富裕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
——拓宽就业通道。紧紧抓住就业这个农民增收的“牛鼻子”,实施农民充分就业工程,引导农民劳动致富。推动农民在城市服务岗位、重大工程项目中稳岗就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产业帮扶项目等要以村民为主体实施,让更多农民就地就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今年完成两万人次农民培训、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打通改革通道。通过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制度、盘活利用闲置农宅等,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居民保障待遇从制度一体向水平均等提升,逐步实现全市就业农村劳动力基本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
——优化帮扶通道。继续巩固拓展低收入帮扶成果,分类优化调整各项帮扶政策,实现常态化帮扶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统筹谋划、一体实施。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行动,加大产业帮扶、社会帮扶力度,今年将消除200个左右,到2025年消除600个左右。
——构建创业致富通道。不断优化农村营商环境,促进返乡下乡创业兴业。以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这两个业态为牵引,“十四五”时期每年计划新发展20万亩林下经济,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友好型产业。以乡村民宿为重点,计划5年评定星级民宿1000家,带动5800余家传统农家乐转型升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北京乡村全面振兴,道阻且长,还需全市上下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精益求精、抓实抓细,继续书写大国首都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