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公选遴选考试 > 备考技巧

【2021遴选三农知识】中国粮食系统可持续发展路径报告(五)

未知 | 2021-10-22 14:18

收藏

文章页

  【2021遴选三农知识】中国粮食系统可持续发展路径报告(五)

  转型与发展的基本考虑

  随着转型过程中新的挑战不断涌现,在确保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稳定发展食物生产、确保多元化供给的压力较大。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中国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

  (一)树立新粮食安全观。推动粮食生产的目标由过去的单纯追求产量逐步向以营养为导向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

  ——坚持大农业与大食物。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围绕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和特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大营养与大健康。推进食物供给与人群营养需求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 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制定中国食物营养发展纲要,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实施,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

  (二)提升食物供应能力。继续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坚持“藏粮于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制止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旱涝保收水平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南方酸化和北方盐碱化等退化耕地治理。提高蔬菜大棚和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增强抗灾减灾能力。

  ——坚持“藏粮于技”。加强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和加工流通等核心技术。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创新活力。强化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做好旱涝趋势监测预报服务和影响评估。不断完善救灾救济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次生灾害处理,

  ——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协调。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家禽养殖,加快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积极发展蜜蜂、马、驴、鸽等特色畜牧业。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积极推进粮改饲,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优化养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鱼、虾、蟹、贝、藻、参等特色优质品种养殖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低消耗低排放品种。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

  ——创新体制机制。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支持农民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创新农业金融和保险产品,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供需平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物流流通效率。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转化,聚集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和特色粮油产品供给,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