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遴选三农知识】中国粮食系统可持续发展路径报告(六)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积极发展“稻渔共生”、“畜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试点示范,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提升农膜回收利用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加强质量管理认证。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追溯体系。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既协同推进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修复,也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继续推进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人工造林。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还湿、退围还滩还海成果。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在重点水域实施休渔禁渔政策。完善森林、湿地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可持续生产方式,实现生产过程减损。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建立现代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的技术培训和服务,降低产后损失。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反对餐饮浪费,推行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