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公选遴选考试 > 备考技巧

【2021遴选议论文写作】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2)

未知 | 2021-11-23 14:35

收藏

文章页

  【2021遴选议论文写作】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基础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驱热情重塑着自己的信仰,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良方”。李大钊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必将引领世界。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作为近代中国文化中心,上海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1920年在上海重新出版发行的《新青年》,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广泛传播形成了一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群体,如陈望道、施存统、李达、李汉俊等人,都以高涨的热情研读马克思主义,重塑着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使中国先进分子的理想由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找到了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真理,从而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生动力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近代以来传入的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几乎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有关材料,作为其在中国的萌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以民为本的初心理念、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等,是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生动力。

  “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民为本的初心理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自强不息的精神,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特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近代还出现了三次空想运动:洪秀全的空想社会主义;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些近代思想运动,也有力推动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