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备考技巧

首页 > 公选遴选考试 > 备考技巧

【2022遴选政策理论】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困境与突破(2)

未知 | 2022-03-09 15:22

收藏

文章页

  【2022遴选政策理论】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困境与突破(2)

  成长之忧:“阳关道”太狭窄,“天花板”太结实。虽然畅通了村(社区)干部定向招录公务员、事业干部的渠道,但对干部年龄和任职年限的要求较高,存在“年老的用不上、年轻的考不成”的现象,对调动村(社区)干部积极性的效果比较有限。在历次乡镇换届中,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均作为一个类别参与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拔,而作为同一层级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却一直没有纳入。一些社区干部谈到,走上社区干部岗位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经费之忧:“吃皇粮”肚子饿,“吃杂粮”肚子痛。根据四川省财政厅2016年确定的标准,行政村工作经费为8万元/年(3万元党组织活动经费、5万元运维经费)、社区工作经费为3万元/年。调查发现,78.3%的城市社区反映服务人口多、工作任务重、运行成本高,在工作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通常采取“化缘”的方式寻求辖区单位或有关部门“赞助”支持。由于“拿人手短、吃人口软”,社区获得“赞助”后又会承担一定体量职责之外的任务,这又导致社区工作精力分散、力量不足。

  监督之忧:“一肩挑”有力度,“一言堂”有风险。全面推进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党的领导与基层自治“两张皮”的问题,减少了“两委”矛盾,凝聚了工作合力。与此同时,由于村(社区)“一把手”职权增大,权力腐化、监管真空的风险也相应增加。67.5%的受访者反映,村(社区)权力配置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不排除个别村(社区)书记(主任)出现权力滥用搞“一言堂”、当“一霸手”的可能。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七个方面建议:

  健全“职业化”体系。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路径,推行“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报酬制度,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完善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

  开展“专业化”提能。开展“素质提升行动”,编印村(社区)干部工作手册和培训教材,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的业务性、操作性实训,有效推动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提升。

  推进“科技化”赋能。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从上至下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工作统筹、各类APP整合,打通信息壁垒和数据鸿沟,为村(社区)高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