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派出多个工作组,赴各省开展专项核查,严查就业数据弄虚作假。对此, 请你谈谈看法。
就业乃民生之本,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是 政治问题。近年来,自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罢,曝光出有些学校在就业率上弄虚作假, 这一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教育部开展专项调查非常有必要。对此,我有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关乎宏观决策。众所周知,就业数据是国家发布各项民生政 策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政府在就业领域的决策。如果就业数据是假的,就会导致政府在 发布就业信息、出台就业政策等方面失去真实性,这不仅对解决就业问题无益,还会导致老百姓的质疑,进而丧失公信力。
第二,经济利益是就业数据作假的根源。为什么有的高校会出现就业率作假的行为呢? 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找脸面”的事,背后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利益的问题。 其实,一个学校的就业率关系到该学校下一年度的招生名额,如果该校的就业率低,那 么政府给它的招生名额就会缩减,而招生数量关系到学校的收入,不仅仅涉及学费,也 涉及政府拨付的教育经费。所以,这就是有些学校千方百计要在就业率上作假的原因。
第三,严查数据作假应该坚持“零容忍”。就业率关系教育经费的拨付,关系到国家的 就业政策,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毕业生的幸福。所以,国家要在就业数据作假的问题上“零容忍”,以雷霆万钧之手进行拨乱反正。一方面,要开设各种举报信箱、投诉热线, 接受来自教师、学生提供的数据作假的线索和证据;另一方面,要对数据作假的领导、工作 人员等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分,还要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重新树立高校和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