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国四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A.四大平原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
B.四大平原中人口最多的平原为关中平原
C.古人所言的“八百里秦川”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
【答案】A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A项:东北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它位于中国东北部,地跨黑、吉、辽和内蒙古四个省区。东北平原南北长约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其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土地都非常辽阔。广阔的面积使得东北平原能够容纳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种植玉米、大豆等大量农作物,所以A项正确。
B项:华北平原是人口最多的平原。华北平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部分地区。这里城市密集,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天津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还有众多如石家庄、济南、郑州等大城市。这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人口众多,而且华北平原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农村人口也相当密集。而关中平原主要位于陕西中部,虽然也是重要的农业区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但面积相对较小(约3.4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远不及华北平原,所以B项错误。
C项:“八百里秦川”指的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公里,约合古代的八百里。渭河从中穿过,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陕西最富足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王朝建都之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位于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和“八百里秦川”所描述的区域完全不同,所以C项错误。
D项: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河流,它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淮河和海河也为平原的形成贡献了力量,它们的泥沙淤积以及河水泛滥等过程,不断拓宽和加厚平原的土层。滦河虽然水量相对较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华北平原部分区域的塑造,所以D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D选项。
7. 下列关于各种天气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有:
A.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的圆空气柱
B.霜的消失方式只有一种,即融化成水
C.刚下的新雪度高,孔隙小,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保温作用就显得特别强
D.农塘“不怕云里黑鸟乌,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红黄云下长白虫”与冰冠有关
【答案】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气候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龙卷风是一种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产生的剧烈旋转的小尺度空气涡旋系统。它就像一个猛烈旋转的圆柱状空气柱,从积雨云底部延伸至地面,犹如一个 “象鼻子” 形状的旋转气柱,中心气压极低,能产生巨大的吸力,将地面的物体吸起并卷到空中,所以A项正确,排除。
B项: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当温度升高时,霜的消失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融化:霜是固态的冰晶,当环境温度升高到 0℃以上,且有足够的热量供应时,霜会吸收热量,从固态变为液态,也就是融化成水。第二种是升华:在温度较低但空气比较干燥的情况下,霜会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升华。所以B项错误,当选。
C项:新雪的密度比较小,因为雪花是非常疏松的冰晶组合体。新雪内部有很多孔隙,这些孔隙中贮藏着大量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雪中有大量空气时,就像给大地盖了一层厚厚的 “棉被”,能够阻止热量的传递,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而C项中描述为刚下的新雪密度高,孔隙小,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这是错误的。实际上是刚下的新雪密度低,孔隙大,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多,保温作用才显得特别强。所以C项错误,当选。
D项:谚语 “不怕云里黑乌乌,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红黄云下长白虫” 是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天气现象总结出来的与冰雹有关的经验。“云里黑乌乌” 通常是一般的积雨云,可能会带来降雨等天气,但不一定会有冰雹。“云里黑夹红” 这种云的颜色组合说明云层中的水汽和能量分布比较复杂,有产生冰雹的可能。“红黄云下长白虫”,这里的 “白虫” 形象地比喻冰雹,说明这种云的特征很可能会导致下冰雹,所以D项正确,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C选项。
8. “露从今夜白”,白露是9月的第一个节气。下列与白露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
A.白露代表着孟秋时节的结束,仲秋时节的开始
B.公历每年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的时候,即为白露日
C.白露以后,气温下降,天气明显转凉
D.白露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A项: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A项正确。
B项:每年公历的9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节气的开始。B项正确。
C项:白露以后,气温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昼夜温差加大。C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D项:白露时节并不是百花盛开的时期,而是标志着天气转凉,草木开始凝露,自然界逐渐进入秋季的状态。D项错误。
三、判断题
9.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高原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长期连续大面积抬升运动。这种运动使得地壳的某些部分逐渐上升,形成了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它位于亚洲,海拔极高,地形复杂。此外,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南美洲。
因此,本题正确。
10. 我国的国土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复杂多样。(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而非东高西低。
因此,本题错误。